• slider image 192
  • slider image 191
  • slider image 194
  • slider image 195
  • slider image 196
  • slider image 197
  • slider image 182
  • slider image 184
  • slider image 181
  • slider image 177
  • slider image 180
  • slider image 189
  • slider image 176
  • slider image 190
:::
gles - 教導處 | 2015-09-22 | 點閱數: 446

登革熱Q&A基礎篇

Q: 什麼是登革熱?
A: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登革熱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登革熱的潛伏期有多久?
A:

一般人感染病毒經 3-8 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但少數人的潛伏期可達 14 天。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登革熱的感染方式為何?
A:

登革熱的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登革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登革熱的傳染途徑?
A:

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 8-12 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這隻斑蚊即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斑蚊之生活史為何?
A:

斑蚊生活史包括卵、幼蟲(孑孓)、蛹、成蚊四階段,而其發育所需的時間常因溫度、食物的狀況而有不同。一般而言,平均卵期 1-3 天,幼蟲期 4-7 天,蛹期 1-4 天,所以斑蚊從卵、幼蟲至蛹約需 6-14 天,雌蚊約可存活 15-30 天,雄蚊約 7-14 天。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登革病毒有哪些宿主?
A:

目前已知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有人類、靈長類、與斑蚊等三種。靈長類包括黑猩猩、長臂猿等,其病毒血症期比人類短,約為 1-2 天。人類是唯一會有臨床症狀的宿主。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登革熱病毒是否會經斑蚊親代傳播給子代?
A:

世界上登革熱流行國家,有經常流行國家與非經常流行國家之區分,經常流行地區如新加坡等,曾經由野外採集之病媒蚊如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之雌蚊及雄蚊身上檢測出登革病毒,其比率約為 4-5%,由於雄蚊無吸血習性,因此來自親代之可能性高,被稱作經卵傳播(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我國之登革熱疫情經多年研究,病毒之來源多因外出旅遊感染之民眾所引進,除流行期外甚少看到散發之零星病例,且 2006 年疾病管制署已從野外採 22,733 隻埃及斑蚊(雌蚊 8,985 隻、雄蚊 13,748 隻)及白線斑蚊 16,777 隻(雌蚊 11,807 隻、雄蚊 4,970 隻),經分子生物學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不帶登革病毒),顯示登革病毒在某些地區有經卵傳播之可能,在臺灣發生的機率不高。

  • 檢視與更新日期: 2015-08-28
Q: 什麼是屈公病?和登革熱有甚麼不同?
A:

屈公病是經由帶有屈公病病毒的斑蚊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感染屈公病的患者大部分會出現發燒、頭痛、疲勞、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與登革熱的症狀非常類似。和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週至數月,而典型的登革熱並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http://www.cdc.gov.tw/qa.aspx?treeid=5784355BFD011A1C&nowtreeid=1AD3618231E8D86C

:::
好站報報
[ more...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Puzi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06月02日 16時10分
16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雷達回波圖

登入區塊

訪客人數
今天: 3232
昨天: 7979
總計: 1080088108008810800881080088108008810800881080088